作为小米首台高性能豪华SUV,YU7重点收割年轻中产家庭,用雷军自己的话说:“SU7是年轻人的第一辆保时捷,YU7是全家人的最后一辆加油站!”
小编只能说,不愧是雷布斯,出手即巅峰!
在2025年,雷布斯的辉煌时刻可不止这一个:在5月底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,雷军带着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3nm旗舰处理器【玄戒O1】、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【玄戒T1】震撼登场,一度掀起全网热潮。
自此,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、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3nm手机SoC芯片的企业,其性能和功耗均处在全球同业第一梯队。首发搭载玄戒芯片的小米15S Pro、小米Pad7 Ultra、小米Watch S4「15周年纪念版」等三款新品初战告捷,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。
这个指甲盖大小的硅基造物,正成为小米从消费电子巨头迈向全球科技领袖的“生死牌”。
有网友表示:如果红米K能上玄戒芯片,我愿意出骁龙8至尊版的价格,然后再额外加两百溢价。
也有人分析:短期内不可能收回成本,o1的性能明年可以继续给中端机和平板用,肯定以后每年都要迭代的,即使赔钱也得走下去,一旦断档,前面的投入就都打水漂了。
盘点互联网的每一次风口,造手机、造车、造芯,雷布斯从不缺席。
2020年的芯片断供危机让所有中国厂商清醒意识到,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小米造芯战略绝非简单的技术补充,而是一场深刻重塑企业根基的“硬仗”。
从2017年的澎湃S1,到8年后发布的玄戒O1,有人力挺小米造芯来路不易的,也有怀疑嘲讽的,甚至还有推测流片时间的。
不过,小米坚持“说了不算,造了才算”。从2011初代小米手机问世,到如今遍地开花,回顾这15年小米走过的路,不难发现其战略定位:
● 初创期 (2010-2013):互联网手机颠覆者,专注高性价比与线上直销
小米成立时主打高性价比手机,用互联网直销模式避开渠道成本,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轻资产运营和粉丝营销;
● 生态链扩张期 (2014-2019):打造“手机×AIoT”生态链,构建万物互联平台
2014年之后开始布局生态链,投资了上百家智能硬件公司,这个供应链整合战略很关键。
● 智能出行探索期 (2021至今):押注未来,跨界“造车”构建全生态闭环
2021年宣布造车是小米的重大转折,今年又推出SU7车型。
● 核心技术攻坚期 (2017至今):向硬科技纵深突破,布局“造芯”与底层技术
芯片研发则更早,2014年松果电子成立,2017年发布澎湃S1,虽然经历波折但去年C1影像芯片终于成功。
玄戒O1采用目前业界最先进的第二代3nm工艺制程,在不到指甲盖大小的109mm2的空间内集成了190亿个晶体管,2个超大核主频功率达到3.9GHz,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旗舰芯片第一梯队水准,接近同期顶尖产品(如苹果 A18 Pro)的95%水平。
整体来看,小米创业15年,芯片占了11年,对小米来说,造芯的意义其实远超芯片本身:
首先这是生态控制权的生死局,没有芯的IoT生态就像缺引擎的汽车;
其次是高端化的门票,华为麒麟芯片的成功已经证明自研芯对品牌溢价的巨大作用;
最后是供应链安全的护城河,2020年的芯片断供危机让所有中国厂商清醒了,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,自主可控必须要落地。
这是一场是关乎长期生存权与生态主导权的战略豪赌,需要数十年耐心、千亿级投入和顶尖智慧的“持久战”,成功与否将深刻决定小米能否真正跻身全球科技巨头之列。